读新刊 | 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如何推进共同富裕,知行合一内涵,校内减负新挑战......第2期杂志来了!
民小编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征程上,共同富裕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因此本期核心议题聚焦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教育政策重点与创新实践,特别关注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方案,以为全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参考。
本期杂志还讨论了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高中阶段学校督导评估体系、知行合一教育规律......只等您打开杂志,一起品读。
政策
《完善保障机制 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吕玉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这是新时代举办特殊教育的根本遵循。
“十四五”时期,如何围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要求,采取切实举措,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请看本文详解。
《构建高中阶段学校督导评估体系的思考》(张毅龙)
高中阶段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020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1.2%,表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从“数量时代”进入“质量时代”。督导部门要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为契机,以高质量的教育督导助推高中阶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认识这其中的意义,怎样设计高中阶段学校督导评估的路径呢?请看本文。
核心议题
推动共同富裕中的教育担当与作为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力图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和基本经验。本期核心议题聚焦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教育政策重点与创新实践,特别关注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方案,以为全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参考。
《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浙江教育政策取向》(陈 峰)
2021年,中央确定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标志着我国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进入区域实践阶段。面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背景,教育应该深入审视新形势新要求,并对教育政策作出新预判新选择。
这其中,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什么,共同富裕下教育的价值取向又是什么,工作重点有哪些?答案就在文章中。
《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滕梅芳)
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把握浙江省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现状,本文中通过对5个城市200余所城乡学校进行问卷调研,针对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师生交流制度、资源配置长效机制、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质量评价改革:树立教育发展的“生态意识”与“结构思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当前,浙江已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走在全国前列,然而与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总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些地方仍然偏重以升学率等显性指标评价教育,并把升学率作为经费、项目、资源分配的依据;一些学校仍然只偏重智育而做不到“五育”并举;部分家长仍然囿于孩子眼前的分数而不顾及未来的发展。这些行为背后是片面、错误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政绩观,折射的是不健康、不科学的教育生态环境。要想从根上治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一“牛鼻子”,系统设计,上下联动,内外结合,促进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和保障机制的系统改革,推动基础教育再上新台阶。
社评
《以体育强健我少年》(毛振明)
恰逢“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冬奥会也即将拉开帷幕。2021年,“双减”政策让教育改革站到新起点上,也进一步促使教育者思考探索“双减”之后“加”什么。体育应当是其中一个主战场和主阵地。通过本文,我们一起再来思考,如何认识体育和教育。
观点
《为什么我会对教这些孩子无能为力?》(董宇)
家校分工才能将孩子培养好。在很多方面,父母和家庭的角色和作用是教师和学校完全不能替代的。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起来看这位老师的思考。
智库
《知行合一教育规律:本质内涵与时代意蕴》(郭元祥)
“知行合一”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结晶,也是世界教育的趋势。知行合一规律是知与行范畴的对立统一,其本质包括三个方面:在教育价值上,知与行互为基础、相互联系,又互为目的和过程。在教育方式上,知与行互相包含、互相依存,又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达到“转识成智”“以文化人”“实践出真知”。在教育过程上,知与行互相协调、和谐统一,对立统一、合而为一,达到身心和谐、情知互动、全面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遵循知行合一教育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完善育人体系。
“双减”进行时
《校内减负需要什么样的校长和老师?》(俞正强)
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作为一个教育人,应该很认真地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到。做到一点是一点,持续地做。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搞清三个问题:什么是该减的“负”,减负的困难在哪里,对校长和老师的要求是什么?一起在文章寻求答案吧。
治理
《打造劳动教育“1+6”新样态》(于伟利)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教育活动是课程的生动演绎。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从“幸福+”教育理念出发,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创新形式开辟出多元“节仪育人”活动,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基本技能。学校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实现“五育”在新时代的有机融合。
专业
《生态衔接:小初衔接教育的一种思路》(丁 杰 徐 蕾 孙朝仁)
基于对小初衔接教育问题的审视,认为小初衔接在消解义务教育学制划分、实现中小学一体化培养体制、保障儿童成长过程中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衔接教育的本质决定小初衔接教育项目具有生态性,这里的生态包括全面贯通的管理生态、凸显体验的文化生态、有机融合的课程生态、学段协同的研训生态等,呈现小初衔接教育实践与探索的区域特征。
观察
《扎根乡土,引导儿童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任祥春)
农村学校高品质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发扬地方文化优势、凸显学校文化特色,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体系,为学校办学提质增效,从而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以“乐渡教育”为办学特色,开发了包含“乡土”与“世界”两条线索、主题为“乡土与世界”的儿童乐渡课程贯穿始终,旨在从乡土出发,引导儿童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触碰远方的世界,同时回望并关怀脚下的土地,全面融通儿童生活。
【精彩目录】
微信编辑 | 宋佳欣
推荐阅读
读新刊 |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双减”与深化教育改革、师德师风建设......第1期杂志来了
读新刊 | 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双减”工作水平、破解家校沟通难题……第24期杂志来了!
读新刊 |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培养学生创造力路径......第23期杂志来了!
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双减”进行时、民办义务教育转型……第22期杂志来了!| 读新刊